
有点想买,松下全画幅微单S1R初步测试
2019-03-08
在影像行业寒冬之际,这个市场需要一股新鲜的血液刺激用户的神经,也需要一些惊喜来冲破低落的士气,佳能EOS R、尼康Z7以及还没发声的索尼,从产品本身来说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太多的惊喜,EOS R基本就是一台体积变小的5D4,尼康Z7也是一台缩小版的D850,索尼被前后夹击,反倒是默默无闻的松下抛出了一个大炸弹,引爆了这个行业。
松下全画幅微单S1R,我取代号“程咬金”。
在大家都认为M43系统的发起者之一的松下不会涉猎全画幅领域,甚至都不会涉及APS-C领域,做了全画幅,不就等于放弃了M4/3吗?
非也非也,松下的野心比你们想象的都要大。这是对的,没有野心,造不出传世产品。
你们可能认为索尼的创新能力很强,其实松下只是出镜率比较低,但是关键的节点,松下一点都不含糊:
世界上第一台无反相机:松下G1
2014年推出1英寸手机:DMC-CM1(日本上市)
"女友”GF系列:行业时尚与性能于一体的代表作
GH4的专业4K视频:没人不服吧?
现在,S1R的到来,不仅是松下影像产品重要的一个里程碑,也是相机领域掀起的一个小高潮,超高像素合成功能被越来越多的品牌所采用,S1R更是达到了超越飞思IQ4 1亿5千万像素的1.87亿像素,(当然,画质还是有很大的差别,不抬杠)这个创新性,各位可还满意?
正式进入文章的正题:松下S1R到底表现如何?
Part 1 形
微单就真的要“微”吗?
不,甚至微单就要做小的这个想法一开始就是错误的,为什么?机身可以做小,但是镜头做不小啊,你们看谁家的全画幅镜头做小了?佳能做小了?28-70 F2镜头你知道有多大吗?95mm口径耶!尼康Z 24-70mm f/2.8 S做小了吗?805g耶!索尼就更不用说了,大师级镜头中没一个和小巧轻便挨上边的,要想画质好,用料就得足,用料足了,重量也就上去了,所以,你既然选择了全画幅产品,就别整天幻想小体积机身了,什么?佳能EOS RP小?没错,那性能呢?你看得上吗?
性能与体积,就是鱼和熊掌~后面一句请自行填空。
显然,松下选择了性能,重量,who care~
从外观上看,S1R的体积确实不小,正常握持基本和传统的全画幅单反是一样的,机身前后采用镁合金完整铸模的方式打造,防尘/防溅/防冻(三防)也自然配备,其实这也已经是专业相机的标配了,职业摄影师经常会出入在森林、群山和天气多变的地区,小雨和小雪是常见的,S1R的自身就可以抵挡住这些小干扰,不过未来大家切记:不要在风沙大的地方换镜头,风险系数太大了,一旦传感器进灰,当天的拍摄基本报废~
S1R的整体按键操控布局没有太多新颖的地方,但这是好事情,当你握持的时候,大拇指可以灵活方便的触摸到每一个按钮,包括常用的对焦点模式选择、单次/持续/手动对焦模式、AF-on按键、圆形波轮、八方向操控杆、Q按键、圆形转盘、MENU主菜单、返回按键、删除按键以及视频按钮。
食指可以灵活控制快门按键、白平衡按键、ISO按键、曝光补偿按键(可自定义为更便捷的圆形拨轮)、相机开关、前波轮以及开启存储卡仓。
左手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拖住相机和镜头,同时可以操作模式转盘(需要按住中间按键再转动,否则模式转盘锁住)、单张/连拍/倒计时拍摄/定时拍摄模式、回放按键。
S1R的按键布局非常的合理,我甚至挑不出什么毛病来,每一个按键的手感、高低都很舒服,经过一天的上手,足可以快速的进行操作,操作面板宽大的好处就在这里吧。
有的摄影师总是嘚瑟的来一句:“我已经和我的相机融为一体了”或者“它是我身体的一部分”,这种鬼话你们也信?
我可以来告诉你们他们哪里来的底气敢这么说:设置了属于自己习惯的快捷键!喏~就是这里了。
S1R不愧是专业机型啊,相机主菜单里的设置选项几乎都可以设置为一键到达的快捷键,我花了40多分钟来填满Q按键里的项目,第一次设置虽然耗时过长,但是拍摄起来需要调整不同参数的时候,真~T~M~D快速啊!好用!好用!
下面聊聊S1R的两个取景器,一个是翻转触摸屏,一个是EVF。
S1R的翻转触摸屏与G9的不太一样,G9的更为灵活一些,但是S1R的设计感很不错(与富士X-T2一样),翻转屏的主要作用就是大大拓宽了拍摄的角度,相机放置到地面取景不用趴下了,举高了拍摄也能看见拍摄内容了,触摸屏在放大照片上很便捷,开启触控拍摄后,点哪儿哪咔嚓(职业摄影师用这个功能比较少)。
不过最吸引人的还是这个576 万点电子取景器,它拥有近乎全视域的取景能力。根据不同的摄影环境,取景器的放大倍率可在0.78 倍、0.7倍、0.74倍之间自由切换,而且为了凸显专业性,取景器也设计为圆形,逼格满满啊~就一句话,用这个取景器取景:
舒坦~
存储卡采用SD+XQD卡模式,XQD卡可是不便宜啊,各位准备银子吧~
作为旗舰机型,该有的接口必须有,充电和数据采用了USB-C接口,可以直接用USB线缆给相机充电,不过速度比较慢,仍然推荐座充。
3050mAh大电池
Part 2 质
按键了解完了,就该上手测画质了。
不知大家是否迷信DXO的测试数据,反正我是不太感冒,数据是死的,人是活的,再高的数据也不会提升你的拍照技能,所以我们画质的测试,就招来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进行测试,首先,我们从ISO开始吧~
ISO
转眼已经9102年了,高感的起步也应该在ISO3200了,要是连1600都还控制不好,那还混啥~所以,我们就从3200开始测,不过有一点要说明,截止发稿前,仍然没有软件可以解开S1R的RAW格式,所以,我暂时只能使用JPEG格式进行测试,实属无奈,但也合理,毕竟不是所有人都使用RAW格式来拍摄。
F8光圈,使用三脚架,1/60s起整档调整
我选取了焦点处和焦外的100%截图,ISO3200的表现不错,毛发的细腻程度,焦外噪点的纯净度不错,到了6400基本状况良好,噪点已经有了,不过我认为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12800的时候确实毛发已经糊了,虽然也可以分辨出哪根是哪根,但是不建议使用这个级别来拍摄作品了,后续的两个更好的ISO表现,大家看看就好,能不用就不用了。
高感的表现,S1R并不算特别的出色,但是也要考虑到这是4700万像素的相机拍摄的,低像素版本的S1应该会比S1R好一些(此次测试机型固件版本为0.7,并非正式版,最终效果拿到正式版后会继续分享给大家。)
结论
6400以下放心使用,6400慎用~
防抖效果怎么样?
S1R机身提供5轴防抖,根据松下摄像机多年的防抖研发,我相信这个防抖效果会是让人满意的,同时,松下的24-105和70-200两支镜头也带有镜头防抖,镜头配合机身,松下称可达6档甚至更好(5+2=7,谢谢,为啥不是7?你问我?我问谁?这都不重要,效果好就行了)
速度优先模式手持拍摄,使用24-105 F4镜头,F5.6光圈,105mm焦距,ISO自动(限定区间),开启镜头和机身防抖。
天了噜~1/4s手持都是清晰的毛发,这防抖也太给力了吧~这可是中长焦段啊,如果是70-200镜头,1/20s或许都清晰不虚,如果再往下的速度呢?
奇迹没有发生,手持1s和1/2s已经不能算清晰了,看来,24-105这支镜头的极限就是1/4s,这个成绩已经相当不错了,再重复一遍,这可是目前全画幅微单里像素最高的4700万。
结论
防抖太强大了~服了服了
但是对于日常的拍摄,我仍然建议大家时刻关注快门速度红线,你就当没有防抖去拍,快门速度维持在镜头焦距的倒数即可,比如使用50mm镜头拍摄,快门不要低于1/50s就基本不会出现问题。
镜头素质
与S1R一起发布的还有三只L卡口镜头,前面已经知道了我拿到的是24-105 F4光圈的镜头,后续我还会拿到50 F1.4和70-200 F4镜头,那么这支适合旅行用的24-105镜头的基本素质如何呢?我们从两个方面来测试一下,一个是边缘锐度,一个是虚化表现。
ISO 100,使用三脚架拍摄,最边缘对焦
24mm端
此为24mm端常用光圈下的边缘画质,放大后可以明显看到F5.6/F8和F11的锐度最高,细节最为清晰,其他光圈档稍弱,注意,这是边缘的画质,以我多年评测数百款镜头的经验来看,我认为这个表现已经相当好了,中心锐度肯定要更好,没有太大的必要去测试。
而105mm端的表现来看,一直到F16的表现都不错,F22其实我不推荐使用,但是F4最大光圈下边缘偏肉,不是很锐利,不过一般在这个光圈下,边缘都是虚化状态,因此不必太在意。
结论
中等偏上,达到了我期待的效果,后期通过软件可以进一步改善。
虚化效果中,我只给大家展示广角端和长焦端的最大光圈,最近对焦距离下的焦外情况,不用多说,有图为证:
24mm端F4光圈,可以看到美丽的圆形光斑。
我特别要夸赞的是105mm端的F4光圈,你是不是很诧异这个虚化怎么这么diao,秘诀就在于105mm端是个微距~最近30cm就能对焦,与佳能24-70 F4微距镜头不同,松下这支镜头不用微距转换开关,直接拍就行,如果光圈略微缩小,那么拍摄静物则是很好的选择,连微距镜头都省了~赞!
关于画质部分,由于RAW格式暂时无法解析,因此另外一些内容,比如HLG格式(高动态范围图片)、高像素合成模式(仅能拍RAW)我都将放到另一期内容去呈现。
Part 3 片
北京的天气实在是糟糕,因此此次的样片部分我放到了发布会入住的三亚丽思卡尔顿酒店,这里有美丽的海滩和清新的绿色,早晨的阳光还不错,因为是样片,因此,我只个别图片调整了水平,大多使用照片风格中的电影色调拍摄,等RAW格式可以解析的时候,我会上传原始RAW格式供大家下载仔细研究~
宽幅电影比例
当我在电脑上观看这些照片的时候,依然还是被震撼到了,4700万像素放大后的细节呈现很惊人,电影色调的浓郁感,虽然只是jpg,虽然未经过任何的处理,依然能够感受到全画幅的细腻画质,在操控方面S1R做的很用心,对焦的速度不慢,不过在对焦的精度方面还可以再提高一些,或许这还是非正式版固件,我很期待看到RAW格式下的高像素模式(1.87亿像素)拍摄的照片呈现是怎样的,作为首款全画幅相机,画质的表现上我给打95分,还有小幅的改进空间。
松下S1/S1R另一个杀手锏是视频拍摄功能,我虽不是视频拍摄的高手,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这两款相机的视频拍摄功能在目前的相机池中属于第一梯队,甚至可以做到最强,如果你在后续购买了松下的4:2:2 10bit视频内录制和V-Log,那么应该没有什么对手了~所以视频的小伙伴们,可以入手了。
在拍摄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S1R的防抖真的是超强啊,1/10s是真的不会拍虚的。
松下作为全画幅相机领域的生力军,技术储备也有了,也和徕卡、适马组合了新的L卡口联盟,虽然徕卡的镜头确实是贵了一些,但是还有适马呀,这不适马也已经发布了L卡口新镜头,分别是:
14mm F1.8
20mm F1.4
24mm F1.4
28mm F1.4
35mm F1.4
40mm F1.4
50mm F1.4
70mm F2.8
85mm F1.4
105mm F1.4
135mm F1.8
这么多定焦镜头,足够用啦~(貌似适马的这些镜头都不轻快,也是锻炼身体的好选择)
今后,松下也依然会两条腿走路,继续将M43画幅做到极致,也会在全画幅这个专业领域不断突破,大家斗起来吧~我们需要好产品!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