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扫码和TA交流

出生在苹果之乡,没事就拍苹果,他如今开起了苹果百货大楼

张晓

2022-09-20

“那个没事就拍苹果的摄影师,如今盖起苹果百货大楼了!”


图片

从最早以《他们》为众人熟知,到后来《海岸线》、《故乡》系列,他频频出圈,在他的创作里,每次总能给人带来新的惊喜


对此,小编深有感触。刚开始只是觉得,他拍的东西好像大家都能拍?


图片

加个戏:对不起!我错了!


随着了解得越多,发现此前实在是肤浅了……后来每每都被他的作品惊艳到。


这个连连火爆网络,拥有有趣灵魂的人,就是著名摄影艺术家 张晓,近年来脱颖而出,中国青年摄影师中广受瞩目的代表人物。


今天小编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张晓,探秘这位艺术家的奇思妙想。




“那个拍苹果的张晓”


近年来,大众对张晓最深的印象就是拍“苹果”,这仿佛就是他的一个符号。


他与苹果的缘分是从出生便种下的。1981年,张晓出生在山东烟台,这个中国最大的苹果产区——苹果之乡。


在开始关于故乡的创作后,张晓想找一种介质作为符号,将具体抽离出来去代表家乡,苹果无疑成为了最合适的选择,这里所有人的生活都跟它相关


从2015年开始,张晓便将所有的拍摄主题转向苹果,利用苹果这个符号做了一系列的作品。



图片

《收购》,2016,张晓

图片

《落选》,2018,张晓

图片

《苹果树》,2018,张晓

图片

《流水线上的红富士苹果》,2018,张晓



2017年冬天,张晓在老家找了一块比较方正的苹果园,请了十几个当地村民亲戚朋友,花了一天时间,把近两万个定制的假泡沫苹果挂到了光秃秃的苹果树上。


挂完的第二天碰巧天降大雪,寒冬之下一片看上去欣欣向荣的景象,反而是不合时宜的。


这些极度繁荣的表面下,掩藏的是残酷的现实,而苹果上刻着的“恭喜发财”,看起来特别喜庆,其实也是另外一种虚伪。



图片

《恭喜发财》实施过程,2017,延时摄影

图片

《恭喜发财》,2017,张晓

图片

《恭喜发财》局部,2018,张晓



《无双》则拍摄了100个畸形的苹果,张晓从很多渠道收集到了这些独一无二的连体苹果,并为它们拍摄了肖像照。


这些苹果外观看起来已经变形了,但其实又不影响它的食用,味道跟正常的苹果一般。


这种变异的病理具有一定的隐喻性,正如很多现实问题一样,只要不是立刻致命的,我们也并不会意识到它的危害性,尽管看起来已经奇形怪状。



图片

《无双》2017,200x600cm,40x30cm每件,共100件 艺术微喷。图片提供:成都当代影像馆

图片

无双,2018,张晓 



《紫气东来》也是一样,张晓用很多的苹果构建了一座步步高升的梯子。


在深圳坪山展出期间,很多现场工作人员和观众都觉得很喜庆,他们也会给出很多自己的解读,认为这是“平步青云”、“平安大道”……


其实每个苹果都是用鱼线和钢针固定,在这个特别美好的空中楼阁里,暗藏着危险。一个月后,所有的苹果都将腐烂、垮掉,只剩下这些尖锐的针,重新组成一座危机重重的楼梯。



图片

《紫气东来》,2019,尺寸可变,烟台红富士苹果、鱼线、钢针。图片致谢深圳坪山国际雕塑展

图片

《紫气东来》,2019,尺寸可变,烟台红富士苹果、鱼线、钢针。图片致谢深圳坪山国际雕塑展



从那个拍苹果的张晓,我们看见了围绕苹果种植产业而展开的一系列社会生态的变迁,张晓对故乡最为全面、冷峻的一次观察,也是其与故乡之间最为深刻的一次和解。


张晓将他对社会变化和矛盾的观察和思考,加以艺术家的理解,转化为各种形式的作品展示给大众,每一组作品都引人深思。




“曾经迷茫,也曾困窘过”


我们如今看到的张晓有着光鲜亮丽的身份,在全球办过非常多个展,有许多经典代表作。


然而,他亦曾如现在诸多年轻人一样迷茫过,也曾经因为一心投入自己热爱的摄影,面临经济问题而困窘过。


2005年从烟台大学建筑设计专业毕业,热爱摄影的张晓一心想找摄影相关的工作,四处投简历无果后,阴差阳错找到了《重庆晨报》新闻摄影记者的工作,虽然当时的他连重庆在哪儿都不知道。


在重庆工作期间,张晓经常用最简陋的Holga相机来抓拍一些日常生活场景,记录了许多魔幻且有趣的画面。在那个刚开始的条件下,没有选择,他只是凭借着敏锐的直觉,漫无目的地将自己的观察拍摄下来


在诸多有意无意之间完成了后来的《他们》,这也成了张晓摄影生涯里唯一一组没有提前策划的代表作。



图片

图片

图片

《他们》,2006-2008,张晓 



2009年6月,张晓从呆了4年的报社辞职成为自由摄影师,他说:“那时虽然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但是我知道我不想要什么”。


辞职后的张晓,想拍一个跟中国相关的摄影项目,当时的他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再到哪里结束,后来便干脆选择了一个对于中国来说最有代表性的地区——中国的沿海地区。


带着几年工作间攒下来的2万块钱,他来到广西北海,开始了海岸线之旅,这是他第一个在没有任何工作的情况下独立去拍摄的项目。


四年的时间,张晓走过中国一万八千公里的海岸线,拍摄那些变革下的沿海地区最真实而荒诞的生活片段,完成了后来引发广泛关注的《海岸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海岸线》,2009-2013,张晓 



拨开云雾见月明,2010年《他们》获三影堂摄影大奖,2011年作品《海岸线》获得法国汇丰银行摄影奖


得益于获奖,张晓在自由摄影师探索初期的经济窘迫得以缓解和解决,也获得了更多机会,并让这位才华横溢的摄影师意识到一种可以成为职业艺术家的可能性。


在完成《海岸线》这样一个比较充分和完整的项目之后,张晓有了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让他可以比较自由地探索艺术表达的更多可能性。




“离经叛道,张晓的创作探索”


或许是因为“半路出家”,张晓的创作有些“离经叛道”,他并不拘泥于传统创作的诸多束缚,更加随心和肆意。


从《他们》《海岸线》《苹果》等系列,我们已经看到了张晓独特的摄影表达,而他带给大众的震惊远不止于此。


2012年开始,张晓便将更多的目光放在图像这个他觉得比摄影更加庞大的一个范畴上


首先是大姐用她的同一张脸去制作的一系列的“时尚”照片,张晓直接把这个现成品扫描放大并使他们成为了作品《大姐》。



图片

《大姐》,2014,150x100cm,艺术微喷



沿着移动照相馆这个线索,张晓又提供了家里亲戚的老照片,让他们按照店里的制作标准和收费标准“创作”了《亲戚》系列。



图片

《亲戚》,2014,180x120cm,艺术微喷



《甜蜜的爱恋》则是张晓把照相馆近十年工作中最常用的一个婚纱照模板以类型学的方式集体展示了出来。


在这些系列中,他在亲戚家的旧相册、集市中的照相馆中反复奔走,试图再现一种基于乡土社会的审美逻辑与民间美学



图片

《甜蜜的爱恋》,2017,视频,1’ 00”,彩色无声。图片致谢麓湖·A4美术馆

图片

《甜蜜的爱恋》,2017,205x920cm,21.5x27.5cm每件,288件,艺术微喷、Led显示屏。图片致谢麓湖·A4美术馆



在关于故乡的创作中,张晓还尝试利用宝丽来相纸移膜工艺,由很多张小的宝丽来移膜拼贴到宣纸上,创作了《移》系列。


相纸在被反复撕裂、修复、拼贴的同时,就像他那些在离家多年后渐渐破碎、陌生的故乡图景,也在此过程中被不断粘合,映照着一种撕裂又修复的关系


图片

《移》之家里的老风扇, 2015,张晓 

图片

《移》之妈妈骑车的背影, 2015,张晓 

图片

《移》之集市上的肉摊,2015,张晓 

图片

《移》之妈妈和邻居们,2015,张晓 



张晓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他更能观察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容易忽视的那些不寻常的细节。


在一次《海岸线》画册的印刷过程中,张晓发现印刷厂旁的垃圾桶里有许多印刷测试产生的“废纸”。他观察到图像经过反复测试叠加,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就像多重曝光。


张晓将印刷厂作为图像处理软件,让这些本应当作废材处理的纸张和交叠图像,经过艺术家的赋权又重新回到了图像的序列中,基于《海岸线》又创造了新的系列《海市蜃楼》。


图像的所有权开始在艺术的创作与工人的制作之间游离不定,加上“拼贴”的手法,图像的意义开始模糊起来,同时也绽出了更多的可能性



图片

海市蜃楼No.1,2014,14x17.5cm,哑粉纸印刷

图片

海市蜃楼No.7, 2014,14x17.5cm,哑粉纸印刷

图片

海市蜃楼No.10, 2014,14x17.5cm,哑粉纸印刷

图片

海市蜃楼 No.21,2014,14x17.5cm,哑粉纸印刷



不仅如此,还有他基于信封、录像带、闹钟等实物的创作尝试……



图片

信封,2010,145x1350cm,22.5x32.5cm每件,240件,艺术微喷、信封,图片致谢深圳(福田)国际城区影像节

图片

《家庭影院》,2015,50x40cm每件,6件,即显胶片、Mp3、录像带。图片致谢刺点画廊

图片

《既然有梦想》,2016,110x350x4.8cm,艺术微喷。468个闹钟、电池。图片致谢刺点画廊



张晓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传统摄影意义里的麻烦制造者的嗜好,他从直接摄影出发,一直在大胆尝试一些新的手段,进行了对现成图像、摄影工艺、影像装置的创作实践。


这个某种程度上边角料气质的艺术家,凭他的理解,以轻松的方式回应着摄影与图像的诸多边界议题放弃了自己作为图像生产者和关于原创权的焦虑。





作为高产艺术家,张晓从未停止过创作,他沉浸在创作给他带来生命力的世界里,如今又将目光锁定在了设计周边。


2022年,苹果再次成为一个载体。


这一次,他将小时候跟着父亲工作,穿梭于供销社门市部和百货大楼各柜台的童年记忆,用艺术家的表达变成现实,以自身作品和创意产品构建出了一座属于艺术家自己本身的“百货大楼”



图片

苹果百货大楼在郑州薄物空间Pop up

图片

苹果百货大楼在南京逸空间画廊艺术品商店个展

图片

苹果百货大楼在麓湖A4美术馆艺术书展

图片

苹果百货大楼在成都当代影像馆不熟艺术书展

图片

苹果百货大楼在杭州天目里abC艺术书展



这些从未曾停歇过的大胆尝试,让人不禁想问,张晓究竟还能带给大众多少惊喜?真不知道未来他又将以何种方式再一次吸引我们的注意力!


苹果百货大楼在全国多地的开展,让我们得以有机会近距离观摩这位艺术家的奇思妙想,有机会大家一起去看看呗~



还可以扫码提前逛展出的单品✌️

图片



图片

张晓 简介

1981年出生于中国山东省烟台市,2005年毕业于烟台大学建筑设计系,曾在《重庆晨报》担任新闻摄影记者,2009年成为自由摄影师,现工作生活于成都。

2010年作品《他们》获三影堂新摄影大奖,《海岸线》系列获得2009年的候登科摄影奖、2010年的法国才华摄影基金中国区冠军及2011年的法国汇丰银行摄影奖,2018年《陕西》获得哈佛大学罗伯特·加纳德摄影基金。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