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腾龙 16-30mm F2.8 G2登场,六年的等待是否值得!
2025-07-04
16-30mm F2.8 Di IIIVXD G2
新镜头的前身是腾龙 17-28mm F2.8 Di III RXD,两支镜头时隔 6 年才完成更新,堪称漫长。不过腾龙推出全画幅 E 卡口镜头至今未满 7 年,作为较早问世的大三元成员,腾龙17-28mm F2.8 的更新节奏明显落后于已完成迭代的 28-75mm、70-180mm。为何这支镜头更新如此迟缓?
(16-30mm F2.8 G2、28-75mm F2.8 G2、70-180mm F2.8 G2)
长期关注腾龙的用户或许知道,这六年间腾龙一直有在超广角领域的尝试。在2019 年推出的 20mm F2.8 Di III OSD 定焦镜头,该镜头以 220g 超轻重量和性价比为卖点,可惜国内市场反响平淡。2022 年上市的 20-40mm F2.8 Di III VXD 则凭借轻量化设计与优秀画质赢得口碑,市场表现亮眼。可能正是这支 20-40mm 的热卖让腾龙不得不推迟 17-28mm 的更新计划,以免新产品冲击现有型号销量。无论背后原因如何,这款新品的总算是发布了。
腾龙16-30mm F/2.8 Di III VXD G2和前代最直观的不同就是焦段的变化,新镜头将广角端拓展至16mm,在超广角领域,这1mm的延伸意味着更可容纳更广的画面,对于风光摄影来说是较为重要的。而长焦端虽仅从28mm微升至30mm,与28-75mm G2、35-150mm等镜头形成更顺滑的焦段衔接,无论是风光创作还是日常拍摄,都能构建更灵活的焦段组合体系。
(16-30mm F2.8 G2、17-28mm F2.8 Di III )
新老镜头在外观轮廓与重量控制上保持高度一致,67mm的滤镜口径延续腾龙传统设计,用户可轻松实现同系列镜头的滤镜共用。细节差异体现在变焦结构上,新镜头在变焦时镜身长度保持不变,而前代则是采用外变焦结构,有效减少变焦时的重心偏移,更适配稳定器拍摄场景。值得注意的是,在极端环境下建议搭配UV镜使用,可进一步强化镜头防护性能。
在光学结构上镜头也是有一些改动腾龙16-30mm f/2.8 Di III VXD G2镜头采用12组16片光学结构,其前代产品17-28mm镜头为11组13片。在特殊镜片方面,该镜头配备3片非球面镜片、2片低色散镜片和1片超低色散镜片,用料上也是比较足的。不过看MTF图,新老两支镜头变化不是非常大,希望后续有机会能实际对比一下。
(16-30mm F2.8 G2光学结构图)
(16-30mm F2.8 G2 MTF图)
对焦方面,新镜头配备了VXD对焦马达,这也是近些年来腾龙镜头的常用马达,相比较之前的RXD新的马达对焦会更加精准、快速且安静。除了拍照的对焦响应外,采用VXD马达视频追焦也会更加准确,这是多数新镜头在视频拍摄方面的优化。
(VXD对焦马达)
不难看出,从焦段拓展、结构优化到光学升级与对焦马达的改变,腾龙16-30mm F2.8 Di III VXD G2在延续前代优势的基础上对细节进行优化,特别是一些细节更适合视频拍摄。

(16-30mm F2.8 G2搭载智云稳定器场景)
PART.03
焦段覆盖到生态拓展的进阶
随着16-30mm F2.8 Di III VXD G2的推出,腾龙正式完成了大三元G2系列的最后一块拼图。作为17-28mm的继承者,这支镜头有着更广的焦距范围,在实际拍摄中会有更多的施展空间。搭配紧凑便携的镜头体积与升级的VXD对焦马达,无论是风光摄影的视觉张力,还是视频拍摄的追焦稳定性,都实现了实质性提升,虽然两代产品时隔6年才更新,但是从多方面看,这支镜头都是一个很好的后继者,6年的等待还是值得的。
(16-30mm F2.8 G2、28-75mm F2.8 G2、70-180mm F2.8 G2)
这支镜头的发布对于腾龙全画幅无反镜头而言也是意义重大,它将腾龙在无反镜头领域焦段覆盖范围从17mm延伸到16mm。而且Z卡口版本的推出对于尼康用户来说也重大利好,在超广角镜头领域,Z卡口用户有更多的选择了。在此也希望之后能看到这支镜头的RF卡口版本,这或许需要很长的时间,希望佳能早日开放全画幅卡口协议,也让RF卡口用户有新的选择。
尽管腾龙已构建起覆盖16mm-500mm的无反变焦镜头矩阵,但大光圈定焦产品线的薄弱仍是明显短板。相较适马在变焦与定焦领域的均衡布局,腾龙在 85mm、50mm 等经典焦段的大光圈定焦镜头仍显匮乏。随着大三元 G2 系列完成收官布局,市场也期待腾龙能在85mm、50mm甚至135mm等经典焦段推出无反版本大光圈定焦镜头,为用户创作提供更丰富的镜头选择。
(腾龙全画幅无反系列镜头)
对腾龙而言,拓展大光圈定焦不仅是完善产品体系的必然选择,更是巩固行业地位的战略之举。通过在经典焦段推出高性价比定焦镜头,既能与现有变焦产品形成互补,也能以更丰富的光学方案覆盖多元化创作需求,从而在适马、索尼等品牌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进一步提高其在副厂镜头领域的影响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