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下浮光,掠影可飞舞
纪实手机摄影生活极简华为手机随手拍小米荣耀手机摄影养成记我的2019
2020-01-07
2019悄然过去,恰逢学生时代的最后一年,闲暇的时间也多了出来,因此2019大概是我近几年接触手机摄影来拍的照片最多的一年。惭愧的是,拍了这么多,我还是没能拍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照片,不过初衷便只是记录生活,无论好坏,总有它的意义,毕竟经典的偶遇只一格,要拍照的事可不少,留下当时的美妙已足够。
一月
“断了线那只风筝,到哪里落地生根”。

学校图书馆里的特藏室,里面有一些是介绍华工校史的书籍,但是都被锁在柜子里,不知道里面会不会记载有以前的老照片,可惜直到毕业了也没有去借来翻阅。

一月份的金银岛畔,不如称之为四季岛更为贴切。

**三大会址纪念馆,由着稀疏的树影打在其外墙上,倒多了几分端庄。

临近春节,挂着大红灯笼的街边小巷也令人着迷。

今年的第一次海边行,以前还在镇上读书的时候似乎对大海没什么特别的执念,自从出了远门,每次回家都得去几趟海边,去吹吹海风,看看落日,每次都是不一样的风景。




二月
玄武山元山寺,作为镇上唯一的一个4A级景区,虽然早就逛熟了,但每次回来还是会到里面走一走。


三月
返回学校,开始本科最后一个学期的生活。这段时间因为一些问题甚是焦虑,在校园里漫步的时间也多了起来。不过,生活依然处处美好,你为什么非得搞得自己焦头烂额呢?










十天的时间已经足够让一棵长满新芽的树变得枝叶繁茂,那十年呢?百年呢?这棵树会经历多少次轮回,树荫下又将记载着多少悲欢爱恨。


四月
四月份,朋友们拍毕业照的日子陆陆续续地到了。大家对待拍毕业照这件事上都算挺认真的,女生会用心地画个妆容,男生则是疏起了头发,挑选一身合称的衬衣,在酷暑与人潮中定格下一个个瞬间,完事了再由当事人请大家吃一顿饭。这似乎成了一件约定俗成的事,到场的人不会拒绝,当事人也早早地预定了餐厅,我虽然对此是觉得不大有必要的,不过从第一个人开始这样做后,后面的人也没理由说不吧。
再说到拍毕业照这件事上,我觉得就跟小学和初中时候的我们热衷于写同学录一样罢,同样是给彼此留下一些阶段性的纪念,只不过一个是现在看来有些许矫情的文字形式,一个是照片的形式。至于为什么高中就不写了呢?那时候别说相机,有手机的人也很少,但是却几乎没有一个人拿出一本同学录。一个原因是时间紧张,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我们都意识到以前的行为稍显幼稚。不过,现在看来,以前的那些黑历史却时时成为我捧腹大笑的缘由,倒觉得没那么不堪了。毕业照似乎也是如此?
一号楼前的中山像。

春天的金银岛,一改之前模样,生机盎然。

在西湖旁写生的建筑学院学子,每每看到都心生羡慕,不过就怕是墙外的人想进来,墙里的人想出去,再浓厚的热情面对怎么做都做不完的大作业也会感到疲累吧。

“感激车站里,尚有月台能让我们满足到落泪”。

清明回家扫墓,这似乎是上大学以来第一次清明节回家,毕竟假期太短,路程又比较远,现在大多数年轻人都在外拼搏,也不知道这样的习俗还能坚持到什么时候。

这次回家又顺便去了趟海边,本来想看日出,途中突然想起目的地太阳升起的方向刚好是背对着大海的,不过既然出发了,当然也要看下清晨的海边是怎样一幅画面。

早早起来期待大丰收的渔民。

晨雾尚未消散,岸边孤单的跑者,会是心无旁骛还是倾泻着烦恼呢?

回校后又在一个雨雾天去了趟广州塔附近,可惜拍出来的照片都太糊了。



没过多久又回家了,这次是回去把还未通过的驾照考试考了,代价是之后回学校疯狂肝毕设(虽然我回家也是可以做的,不过嘛...)
“孤独的人他就在海上撑着船帆”。(并没有船帆可以撑)
一家四口。


另一天浓烈的夕阳。


五月
某个道馆上虔诚地“打坐”(揣小手手)却似乎在偷瞄我的老猫。

。
深圳北站的扶梯,宛如时光机器。
六月
在学校里的最后一个月,毕设答辩,毕业照,毕业典礼,离校手续等接踵而来。
图书馆的纪念卡,平时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待在图书馆,主要是享受那里安静且相对自由的空间,可惜大三后看的书越来越少,后面几本借来的书都是等快到期了才想起去还书,实在是与初衷大相径庭。

夏季的傍晚。

最后的一些华园印象。





姐姐结婚啦!从小到大都很疼爱我,祝愿姐姐和姐夫一直幸福快乐!

参加完婚礼赶回学校参加毕业典礼,离别的时刻终究会到。


最后一次上东八天台,发现了霞光下正在练习太空步的蔡三石院士(雾)。


七月
七月,趁还未报道回了趟家(似乎是回去考科目四的??)
回家当然还是少不了去海边逛逛了,可能是大海的魅力使然,就跟北方的朋友每次下雪时仍会感到兴奋一样,我对大海也情有独钟,毕竟每次前往都会看到不一样的景象。



与周文武前往华农,华农、华工、广州CBD高楼尽在眼前,宁静与喧闹的距离便在于此。

八月
参加公司的活动前往韶关,奈何天公不作美,丹霞日出没见到,也没目睹到太阳照耀下的丹霞地貌,倒是见识了阴、阳元石(?),可以看的照片寥寥无几。

“我坐在夕阳里,看城市的衰弱”。

偶尔下班骑单车回去,会经过华工。
夏天的傍晚有着看不厌的色彩,唯一不好的地方是真的燥热难耐。

与周文武去珠江新城拍晚霞,在猎德大桥上等待了一段时间,不料天空下起了雨,风也呼啸地越发厉害。见状,我俩本已打算离开,天空竟又忽地焕发出金色的光,云层渐渐染黄,变换作极其随意的姿态,涂抹在青色的天空上,落日也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东边的天空甚至出现了一道不太明显的彩虹。可惜我拍下来的照片都还原不出当时的景象,现在回想起来,那天所见确是我一段时间里不曾再有过的震撼。

九月
九月份因为一些原因回家,也趁此抽空去海边散步,看到了几只附近人家的狗狗,结伴而行,在沙滩旁从一处嗅到另一处。不知道在海边生活的狗狗会不会也喜欢大海呢?


“当这盏灯转红便会别离”。

十月
十月份的季节,校道两旁的树木已经失去了从前的生机,但看着依旧浓密。

十一月
租屋楼下的猫猫石像,每天给从这里出门上班的人加油鼓气。

看不到秋日里的故宫,只能去农讲所勉强体验下红墙暖阳的感觉。



与周文武逛了下东山湖公园,来到夜幕下的海印大桥,瞬间萌发了要沿着珠江边骑行把沿线的桥梁都看上一遍的想法,好歹自己也是路桥专业的,广州知名的几座桥都没亲眼见过总觉得该说不过去吧,虽然我更沉醉于那线条之美。

仍在拆迁中的冼村,几年过去了,似乎还有钉子户不愿搬离。我若是拥有这里面的一栋房子该有多好啊,虽然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现在的我还是这样相信着。

CBD高楼的玻璃幕墙。

广州东塔与农行,来了不少次这个位置,可惜至今未碰上完美的天气。

与周文武、蔡三石到中大闲逛。虽然早就知道中大海珠校区最为人所称羡,却一次都没来过,想想还是自己有时候太懒了吧,希望以后能改掉这种惰性啊。

2019的最后一次海边行,下次该是2020年了。

十二月
城市守护者

街边的水果店。

城与村。

与周文武在外闲逛,寻找一些光影线条。



这一张是借的周文武的相机拍的,与手机成像相比高下立判(废话),然后我摸了摸自己的口袋,告诉自己,没事,我真的只喜欢手机(留下了贫穷的泪水)。

最后这一张其实不是我拍的,是周文武给我拍的,但是我还挺喜欢这一张,所以就也放上来了,算是唯一一张出镜照?

2019的生活影像大致上就是以上这些了,当然还有许多其他珍贵的瞬间,因为没来得及记录又或是拍了完全看不下去(例如黑照?)所以没有记录在上面,这些就留着自己偷偷回忆罢,就像现在大多数人锁着的qq空间,多年以后再来看说不定就成为你当天极具羞辱感的快乐源泉了。
摄影有门槛,记录生活却是随心所欲的,愿我们都可拍着照片,一路同步,坦白流露感情和态度。
拍摄设备:荣耀V10/小米CC9Pro
后期:VSCO/Snapseed/Polar/Lightroom CC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