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拍官网
上一组 下一组

以花为生 蚵壳筑宅

在去蟳埔村取材的过程中,很高兴看见这项非遗因为媒体的宣传而变得广为人知,小小的蟳埔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簪花围”的服务,应该为当地人带来了不少收入。但从此这里也基本日日被游客挤得水泄不通,不知道当地人究竟是喜还是忧?更无奈的是,蟳埔村的入口明明设置了一整条通道的文化科普栏,却不见有人停下来看看,大部分人只是忙着找地方换衣服拍照。我很想说,如果你接下来也有体验蟳埔女装扮的打算,不妨在拍照之前,花点时间了解一下背后的非遗蟳埔女习俗吧。1.蟳(xún)埔(pǔ)女习俗在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蟳埔女与惠安女、湄洲女并称为福建三大渔女,人称蟳埔女为鹧鸪姨,又称蟳埔阿姨。3.蟳蜅女头饰中的固发工具是:发梳、金钗、银针、金簪和象牙筷(如今常用)。4.簪花围的簪子一般为鱼骨、象牙或塑料制成的筷子,由我国古代“骨针安发“演化而成。5.蟳埔女的传统服饰一般是【大裾衫和阔脚裤】,现在很多人为了追求拍摄效果会选择旗袍或马面裙,甚至是毫不相关的傣族服饰,如果想要更好地宣传文化,后者的搭配是不太建议的哦。6.蟳埔女头饰基本由生花(鲜花)和熟花(仿生花)

#人像# #民俗# #泉州# #地标# #我拍了拍冬天# #米拍影像创作营# #浔浦女# #三大渔女#

扫码点赞、参与讨论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