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拍官网

太原晋源|龙山石窟,元代道教的石刻天宫

在太原晋源区的龙山之麓,群峰环抱间,隐伏着一处被岁月尘封的道教圣境——龙山石窟。它始凿于唐,盛于元,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题材最丰富的道教石窟,被誉为“石上道藏”。 龙山石窟原为佛教胜地,唐代道风兴盛后,道士入山开凿石窟,以石为殿、以山为坛,将修真炼气的信仰镌刻在岩壁之上。元太宗六年至十一年间,道士宋德方主持开凿了主要洞窟,使这里成为全真道的石刻道场。石窟依山势层叠分布,自西向东,由九窟组成,共有雕像六十五尊,题材涵盖“三清”“七真”“王重阳卧化”“宋披云讲道”等,道教体系完整,气象宏伟。 步入山腰,第一窟“虚皇龛”最为高远,圆形洞室中二十一尊神像环绕中央的元始天尊,云气缭绕,虚无缥缈,仿若登临仙界。其下“三清龛”最为壮观,三清尊神高坐中央,真人、侍者环立两侧,背光火焰腾升,雕饰繁丽,象征“三清境”的神圣与华赡。再往东,卧龙龛中王重阳静卧于石台之上,神情安然,侍者肃立,是全真修炼“卧化”之象的写实再现。 唐代的“四、五窟”仍承佛窟遗风,造像丰腴柔和,衣纹流畅,充满盛唐的典雅与温度;元代诸窟则刀法简练,体势雄浑,更多以云气、龙凤、祥云、火焰等装饰渲染出道家“清静无为”的意境之美。

#纪实# #建筑# #风光# #尼康# #古建筑# #太原# #小米# #山西# #松下#
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