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净的照片,该怎么拍?
2021-02-03
人类天生偏爱"干净"。
何为“干净”?在词典里,是这样的:
干净 gān jìng 指没有尘土、杂质等。形容说话、动作不拖泥带水,言语装着清新素雅。
而,干净是清爽、不杂乱。
不杂乱的信息,大脑处理起来更轻松,也更节能,不喜欢都不行啊。
由此可见,人类所有的视觉审美倾向,都具有生物学上的基础。
就像人类所有的味觉偏爱,都能找到生理的原因——比如嗜甜基于能量摄取。
对于二维的画面,背景简洁的照片看起来就会显得干净,令人心情愉悦——因为这时候,大脑就可以偷懒了,嘿嘿。
如何营造简洁的背景?一言蔽之就是:不能杂乱!
拒绝杂乱基本上有两招:
- 背景对象单一、纯粹。
- 背景对象复杂、但视觉风格一致,且能与主体拉开反差。
一、背景对象单一纯粹。
背景为同一个或同一类景物,在视觉上能解释主体而不“抢戏”。如:
(网络图)
单一的天空背景,很好突出了主体(和陪体),同时令画面有一种简净如洗的感觉,心为之一空。
《家山应在层林中》陈有点皮 摄
以树林为背景,满屏的绿意,既突出了主体(建筑及其里面的人物),又令画面有一种干净清爽的感觉。
二、背景对象复杂,但视觉风格保持一致,且和主体拉开反差。
所谓风格,这里指的是色彩、色温、色调、亮度、饱和度、清晰度等。
风格一致,指的是色彩、色温、色调、亮度、饱和度、清晰度等尽量一致。比如类似的颜色、类似的亮度等。
一般情况下,主体的饱和度、清晰度比背景高为宜。
举例说明:
《一剪梅》陈有点皮 摄
《自拍》陈有点皮 摄
上面两幅作品的原图本来和“干净”远远扯不上关系,但通过简单后期,焕然一新。
不妨体会一下(右为原图):
《一剪梅》。将相当复杂的背景压暗、并降低饱和度,使地面、白墙、红门、瓦顶等繁杂景物与部分树干统统“淹没”于暗调之中,并与主体(梅花)形成明暗、饱和度的反差,既突出了主体,也使整个画面简洁干净多了。
《自拍》。将背景压低饱和度(去色),使纹理硬朗抢眼的背景统一于低饱和中,从而与主体(窗中人像)形成反差,既突出了主体,也使整个画面简单干净。
明白让照片干净的视觉原理,便可以在拍摄实践中加以验证,用讲究的前期+适当的后期,拍出好照片。
以上纯属个人见解,难免挂一漏万。
摄友们有更好的想法或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贴图,一起讨论交流、切磋。
-THE END-